在黨的歷史上,焦裕祿是一個熠熠生輝的精神坐標,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先進榜樣。50多年來,那種“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涌現出的時代精神之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不斷煥發出時代價值和時代光彩。豐厚歷史不會忘記焦裕祿,人民群眾更會永遠銘記焦裕祿。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號召全黨“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省委為響應黨中央號召,著力在全省開展“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在現代化新征程上建新功”行動,根本目的是要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做偉大號召的迅速行動者、忠實執行者、模范踐行者。這與大力踐行弘揚焦裕祿精神目標同一、著力點同一,是激勵全體黨員與時代一同奔跑、與人民一道奮斗的行動沖鋒號。
踐行弘揚焦裕祿精神,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把親民愛民放在心中。焦裕祿心中始終裝著人民、感情付諸人民,干工作總是從群眾角度考慮,不求名利、不圖報答,是“一個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典范”。學史力行,重在樹立親民愛民意識,心中時時刻刻裝著群眾,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我們要多到群眾家中家訪,多到現場探訪,多到問題集中的地方群訪,真心誠意地為群眾所想、解群眾所難、辦群眾所需,讓群眾在一件件急難事解決中感受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
踐行弘揚焦裕祿精神,始終同人民干在一起,把為民惠民扛在肩上。焦裕祿以“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氣概、“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帶領干部群眾與內澇、風沙、鹽堿三大自然災害做斗爭,在改天換地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精神財富。焦裕祿發動的治理“三害”人民運動,惠及當代,澤被后世。學史力行,就是要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同人民干在一起,為人民干好實事、難事、操心事。就業、就醫、社保、收入分配等問題,學位、床位、車位、廁位等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要踐行弘揚焦裕祿精神,拿出實招數,推出硬舉措,紓解“痛點”、打通“堵點”、補齊“斷點”,帶領群眾加快實現“強富美高”新江蘇。
踐行弘揚焦裕祿精神,始終同人民同甘共苦,把富民育民落在行上。焦裕祿在艱苦的環境成長,奮斗是焦裕祿的人生底色。在蘭考縣,他與“三害”斗、與病魔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干革命不怕死、干工作不怕累、干事業敢擔責。焦裕祿的艱苦奮斗精神感染和塑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座精神豐碑。學史力行,就是要像他那樣,在暴發的自然災害中,在突發的災難災害中,在艱難艱險的發展環境中,要做到與人民風雨同舟、同甘共苦,著力為群眾排憂解難,辦群眾滿意的事。特別是在實現共同富裕、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大潮中,我們要時刻在奮斗中積極踐行“在我”擔當,在強國征程上凝聚“有我”力量,擦亮奮斗底色,擔當起人民的囑托,擔當起復興的脊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要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踐行弘揚焦裕祿精神,強化宗旨意識,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時刻把群眾利益舉過頭頂,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把“民”字寫大,把“民”事辦細,努力為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打上最亮麗的“高光”。(丁新伯/文)